校地共建聚合力 青春赋能助振兴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社会实践基地挂牌暨“三下乡” 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发布时间:2025-07-0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7 月 7 日,数学与大数据学院与泗水县泉林镇泉乡义工协会联合举行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圆满完成。学院党委副书记蒿鹏,辅导员闫卓敏、张薇出席活动,一同见证校地合作这一重要时刻,看望慰问了正在开展 “三下乡” 暑期社会实践的 “筑梦泉福” 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此次活动获泗水县融媒体中心关注并报道。

仪式现场,泉乡义工协会负责人刘传涛对学院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高度肯定“筑梦泉福” 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在前期实践中展现的专业素养与奉献精神,称团队的付出为当地带来了切实帮助。

蒿鹏在致辞中强调,社会实践基地的落成是深化校地合作、落实“三全育人” 理念的关键举措。他希望通过基地建设,为青年学子搭建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实践平台,让大学生在基层奉献中得到充分锻炼,实现自身成长进步。

活动期间,学院领导和老师与“筑梦泉福” 团队成员亲切交流,详细了解实践进展,实地参观了乡村数据调研、公益课堂等特色项目。辅导员闫卓敏为 “雏鹰课堂” 的孩子们讲解安全知识,发放安全知识宣传手册,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本届 “雏鹰课堂” 成效显著,招收泉林镇泉福社区及周边一年级至八年级学生 50 余人,助学活动从 7 月初持续至 8 月中旬,共 35 天、280 课时,为辖区内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家庭特殊儿童提供暑期作业辅导、兴趣培养、传统文化教育等服务,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

“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志愿服务,既提升了自身能力,也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筑梦泉福” 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负责人、2024 级学生王浩然分享道。团队依托 “高校团队 + 本土公益组织” 联动模式,整合资源开展精准帮扶,探索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助力社区完善养老、教育体系,同时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此次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是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深化实践育人的又一创新举措。未来,学院将持续完善“基地 + 项目 + 团队” 实践育人模式,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扎根基层、服务社会,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撰稿:闫卓敏     摄影:张薇     审核:孙文     责编:陈轶洋)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数学与大数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