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2022)(071202)

发布时间:2024-06-20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软件使用方法,能熟练地运用统计软件(R语言等)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善于应用统计方法和技术分析解决经济社会方面实际应用问题,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研究机构从事数据分析、统计核算、质量管理、预测与决策、市场调查分析、信息管理等工作,或者在科研部门从事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预期本专业毕业生3-5年达到以下培养目标:

1.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规范;

2.具有在统计、数据分析领域内,较熟练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专业能力;

3.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能根据岗位工作需要,有效开展项目合作;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具有成长为管理者的潜质;

4.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统计技能和统计专业软件,具有市场调查与研究、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统计分析软件;掌握本专业及某些边缘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1.1掌握与统计学有关的数学基础。

1.2掌握统计学的理论与知识。

1.3能够熟练运用统计分析软件,熟练掌握至少一种如SAS、SPSS、R等统计程序。

2.工具知识: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2.1了解和统计学相关的外语知识。

2.2能够运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进行抽样调查,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各种工具应用范围以及局限性。

3.社科人文等知识:具有一定的政治学、经济学、管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其他自然科学和相关工程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工程、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某些专业基础知识;对其最新发展和应用前景、发展动态有所了解。

3.1了解有关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3.2了解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基于学科特点对实际问题做出统计分析。

4.问题分析:具备利用文献和数学和专业知识对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并获得有效结论。

4.1能够根据问题情境并结合文献研究,对社会和生活中统计问题进行识别。

4.2能够运用数学、统计学专业知识建立实际问题的统计模型,进行问题的表达。

4.3能够综合运用数学与统计学专业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统计问题进行抽样分析。

5.研究创新:能够基于统计学原理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利用理论分析、文献研究和试验方法对社会生活中统计问题进行研究,能够设计试验,抽取样本、并通过样本信息作出合理的统计推断。

5.1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5.2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5.3能够对实际问题结合统计学原理与方法作出统计推断,并能把推断结果、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相结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6.个人和团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具有多学科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合作过程中根据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6.1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能力,能够在团队合作中进行分工与协作,正确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6.2了解多学科技术背景和技术特点,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角色,并能够按照需求承担相应任务。

7.沟通:能够就工作生活中的统计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陈述发言等;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7.1能够规范地撰写统计分析报告,表达问题的解决方案、过程和结果。

7.2能够经济与社会中的统计问题,与业界内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

7.3能够阅读统计相关领域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统计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8.项目管理:掌握一定的经济与管理知识,并能将统计方法与经济管理相结合,解决经济与社会生活项目中统计问题。

8.1能够理解并掌握经济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8.2在多学科环境中能够应用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解决社会经济领域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相关问题。

9.职业规范: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理解并遵守统计职业道德和规范。

9.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道德修养。

9.2理解并履行统计人员的社会责任,能够在经济、社会等实际问题中中理解并遵守统计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10.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0.1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针对科学与技术问题主动查阅资料并进行学习。

10.2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不断学习和使用统计、经济、社会、信息技术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

三、核心课程设置

根据专业建设和认证标准开设的富有本专业特色、以本专业最核心的理论和技能为内容的课程,具体包含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统计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统计、统计计算与应用软件、应用回归分析、抽样调查、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统计。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

按照课程要求安排上机实习与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适当组织社会调查与实践。

五、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六、标准学制4年

七、授予学位

符合《济宁学院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条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八、课程学分结构比例一览表

(注:每学期修读学分数原则上不超过30学分)

九、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说明:

1.关于劳动教育课程的安排:每学年至少组织1周劳动教育与实践,不计入总学分,不收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加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4学时;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融入含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专题教育8学时;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涵盖创业思维与劳动教育4学时;

2.军事技能与训练课程不计入总学分,不收费;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中增设1学分讲座内容,不计入总学分,不收费。

3.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国传统文化、四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选择其中之一)为必选课程,1学分。

4.人文、科学、艺术素养类课程共计3学分,其中美育类课程至少修读2学分。

十、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矩阵

(注:对应相关度请分别填写“H”、“M”、“L”。)

十一、课程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表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数学与大数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