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4版)
(专业代码:070101)
执笔人:马小翠
负责人:申 莹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植根曲阜,立足济宁,面向山东省各地市的中学数学教学领域,培养政治素质过硬、教育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学科功底和数学专业核心素养,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具备“四实力”——扎实的教学力、严实的反思力、务实的实践力和求实的创新力,能够在中学从事数学教学、管理及相关教育工作的中学数学骨干教师。
学生在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以下目标:
1.[教育信念]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传承优秀的儒家文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高度认可并热爱教育事业,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
2.[学科教学能力] 具备扎实的数学理论知识,能独立开展数学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并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了解教育研究发展的新成果和新动向,具有一定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了解数学与其它学科及社会实践的联系,能够指导中学生数学建模等创新实践活动。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
3.[育人管理能力]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具备较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德育原理和教育学基本理论指导中学教育活动,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胜任班主任工作,具备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具备组织主题教育与社团活动等综合育人能力。
4.[专业发展能力] 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能够通过反思和自我学习等方式持续提高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实现专业发展,成长为合格教师,并以此为基础逐渐成为骨干教师。
二、毕业要求
1.[师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具有“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成为“四有”好老师的志向,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政策法规,自觉依法依规执教。
1.1[政治素养]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依法执教意识;
1.2[师德素养] 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教育情怀] 具有明确从教意愿,对教师工作的社会意义与数学专业岗位要求有较强认同感,具有严谨、端正、刻苦、细心、耐心的工作学习态度,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富有爱心、责任心,愿做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2.1[职业认同] 高度认同教师职业的特殊意义和专业性需求,能充分认识到中学数学教师在引导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对数学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强烈自豪感;
2.2[教师品质] 具有人文底蕴和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了解中学教师职业的规律和特点。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2.3[教育观念]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学科素养] 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熟悉数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知识更新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了解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明晰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理解数学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3.1[学科知识] 受到系统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数学发展历史概况和当代数学发展前沿知识;
3.2[思维能力] 掌握数学学科思维方式,具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为数学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供支撑;
3.3[实践能力] 了解数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4[学科融合] 了解数学与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等其他自然科学的联系,了解学习科学的相关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能力] 能够明确教师在教育引领中的地位,以及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抓住中学阶段学生的特性,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技术,理解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内涵、要点和数学学科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备教学基本技能,能够针对课堂教学展开反思,形成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4.1[教学理论] 能够以教育学、心理学、数学课程教学论等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数学学科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目的及要求,精心钻研教材,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4.2[教学技能] 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提问、讲解和演示技能;具有条理、规范的板书技能;具有基本的课堂组织技能;能够灵活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
4.3[教学实施] 能够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点,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合理设计中学数学教学方案,通过多元的中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掌握中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4.4[教学研究] 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等进行多元化评价与反思,了解数学学科教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教学研究能力。
5.[班级指导] 具备一定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了解中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始终秉承德育为先的理念,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能够将数学思维应用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中,并获得积极体验。
5.1[德育能力] 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班级德育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和形式,增强德育理论素养,具有班级德育工作能力;
5.2[班级管理] 具有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特点,了解班级管理的策略和班集体建设方法,能制订班级工作计划、组织班级教育活动,能够在中学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6.[综合育人]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数学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数学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开展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6.1[育人意识]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个体差异,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6.2[学科育人] 接受数学学科独有的谨慎细致、思维严密的训练,能够将数学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能有效掌握教学案例设计,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察和分析,掌握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6.3[活动育人] 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7.[学会反思] 具有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兴趣和意识,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能有效开展自主学习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学会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并逐步养成反思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增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7.1[反思创新] 理解反思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初步掌握数学教学反思的方法和技能,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在自主学习、课程教学、知识理解等方面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数学教育教学问题;
7.2[终身学习] 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关注基础教育,针对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进行探索和研究;
7.3[专业发展] 具有在数学领域专业发展的意识,能够结合就业愿景制定自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数学学科素养。
8.[沟通合作] 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分工协作意识与团队精神,能够进行数学学科小组互助学习、合作学习。具备多渠道、多维度学习能力,初步具备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与学生、同事和家长沟通的能力。
8.1[团队合作] 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能够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建模社团与比赛、实践教学小组等形式,提升学习与研究中的合作意识;
8.2[沟通能力] 掌握沟通与交流技能,具备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与学生、同事和家长沟通的能力,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

三、学制、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标准学制四年,学校实行学分制管理下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8年内修完规定课程,修满165学分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要课程设置
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确定。课程结构体现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有机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合理,教师教育课程达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分要求。
(一)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近世代数、数学建模、实变函数、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等。
(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数学教学与技能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
五、课程体系及学分学时结构比例一览表

六、教学计划进程表





七、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





八、其他说明
